其实还是和以前一样对军事题材的电影着迷特别是关于毛主席的尤为喜欢。然而这部电影让我看得一头雾水,特别是剪辑太乱,几个莫名奇妙的镜头,让人看不明白。电影的叙事也是单线,没有让人觉得战争的紧迫感。也就是剧情冲突不够激烈,导致看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总之,我认为是一部不合格的电影。不过战争场面还是给力的!
“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看到卢德铭返身回来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而英勇赴死的那一段,眼泪不自觉的扑簌掉落......那一辈的革命先烈们,到底是怀着怎样坚定而强大的信念?竟到了连死也不怕的地步?那一年的卢德铭,才只有22岁啊。22年的短暂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而也正是卢德铭的牺牲,为当时的革命队伍敲响了警钟。三湾改编,到底意义何在?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的人一定都能明白。大概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接受着共产党人获得最终胜利的结果影响,所以有时也会忘记了,今天的成功,也是曾经走过的弯路、经过的考验换来的。诚如三湾改编之前的秋收起义,也曾失败过。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而不知其因。所以在这个时刻,毛委员等一众共产党领导人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因为身在部队、深入群众,所以他们更能一针见血的洞察问题所在。按我个人的理解来看,那时候改编前的部队有点“脱离管理”的感觉,虽然该有的组织、领导组织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深入连队、深入群众,难以直接掌握士兵,也难以掌握部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出改变其实需要很大的决心,因为这势必要经受阻力。好在最后,他们成功了,保住了中国的未来。值得永生铭记的一群英雄,值得永远致敬的一场运动。影片中没有过多不接地气的科普说教,更多的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让人不自觉带入其中。当你带入了卢德铭的心态,就能体会到他在最后冲向敌人的一刻满腔热血有多激昂;当你带入了共产党战士们的心态,就能感受到那个年代吃红薯也能甘之如饴的幸福感;当你带入了目睹一切的村民老百姓们的心态,就能明白老一辈人为什么会对国家、对共产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心疼,更是尊敬。很有意义的一部电影,看得到感动也看得到情怀,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用心去体会的一部作品。
身为一个江西囡妮,在影院看完这部《三湾改编》出来的一刻,真心深觉自豪。作为95后,十分有幸的生在了这个繁华的和平盛世时代,而更有幸的是,能在2021年的今天看到这样一部与故乡热土紧密相连的电影故事。不曾亲身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时代,今天的我们,也只能在这些写实考究的影视剧作品中,去认真感知一下革命先辈们“用血肉博一个未来”的那些年。我的家乡在吉安市的吉安县,距离影片里的永新县三湾乡很近很近。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荧幕上很多取景、风土地貌的展现都格外亲切有归属感。电影中在江西这个小山村里,革命领导人们付出的全身心精力、战士们挥洒的热血,共同浇铸出了一片红彤彤的热土。秋收起义失败了,当所有人都在盲目前进的时候,毛主席一直在深刻剖析问题所在。从1921年到1927年,共产党成立已经6年了,却还是没有独立的军事武装。而秋收起义和其他几次起义战争之所以困难重重,很大的原因就是这种绝对领导的缺失。而毛主席的“三湾改编”是什么?,它帮助共产党官兵们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深谙“治标先治本”的道理,共产党领导人们一击即中痛点所在,这才有了后来兴盛强大的中国。而这样一场振奋人心的改革,就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之上。虽然我没能亲眼见证这样一场改变命运的变革,但这片土地却实实在在见证了共产党的百年发展。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吾辈认真铭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全都是那个年代的革命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想到这一点,就应该对当下的生活更感珍惜。这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江西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如果将来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也一定会带他好好看看这部电影,骄傲的告诉他,我们是生长在这样一片了不起的“红土地”上!
这样一部电影,让我真真正正的被这些革命先辈们震撼了一番。2021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生日,也是一个绝佳的认真回顾历史的契机。而这部《三湾改编》,就是放大了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一个节点。说来惭愧,上学时期我的历史成绩并不好,对于中国建国史、建党史的了解更是微少。只是在课本文章、电视节目和家中长辈的口述下知道一些著名战争的历史事件,在政治改革层面上,我确实疏于了解。而通过这样一部电影,我似乎也真正明白了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场之外,模式改革、思想改革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在大荧幕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十分震撼的。我想这要归功于影片中海量真实的山村取景和战争场面设计。荧幕上江西吉安的这个小小山村,听说是剧组花费数月精心构建打造出来的,从设计布局到细节填补都认真参照了二三十年代的真实场景,难怪看起来如此有代入感,剧组的良苦用心,全都写在镜头里的各种细节质感里了。而与此同时,在战争戏份上这部电影也充分尊重了真实历史,在此基础上稍作优化,整个画面看起来高燃又真实,大到烽烟炮火、枪林弹雨,小到战士官兵们脸上的汗水血液、伤口胡茬全都描绘的细致入微,让人不自觉带入其中。而越是带入剧情、带入角色,作为观众过我们就越能体会到想当年共产党人们的种种不易。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他们有多苦?又是怀揣着多么大的信念在强撑?这一切,感受过才能懂。一部电影带来的震撼,让我瞬间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影片故事之所以如此让人触动,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取材于现实,因为真实所以格外感动。谢谢这样一部良心佳作,让我有机会去认真感知共产党人的情怀,向我们的先辈们致敬!
我想很多人应该像我一样在此之前并不太了解“三湾改编”这个事件吧?在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里,有太多太多经典的战役、举世闻名的事件,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革命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打下的。而在这其中,像“三湾改编”这样影响深远却鲜少人知的历史事件有太多了。感谢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可以这么直观、这么真实的去感受当年的经典时刻。
相比于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等等这些极具传奇色彩的战争事件,“三湾改编”更趋于政治向、抽象话。在很多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里,好像都是在井冈山会师故事中会有一笔带过的讲述,而这一次在这部电影里,为我们非常认真详细的讲述了这段历史原委,很好的填补了影史的空白。
“三湾改编”其实就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再三反思找寻问题所在,然后用自己出色的谋略很好的改善了部队缺少绝对领导与管理的乱象。“整编部队”、“党组织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三项举措,收的是民心,强的是部队。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看到了毛主席不一样的另一面。在原来的很多革命题材影视剧里,真的很少能看到战场上的毛主席。看惯了在后方掌控全局的伟大领袖形象,在这部电影里在看到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毛委员手握钢枪的样子,着实很是新奇。这样一部剧,不仅为我们还原出了这样一段宝贵的历史,更为我们还原出了一个更加生动鲜活的毛主席形象。
我真的太喜欢2021年这个年份了,这一年全民都在认真的关注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都在认真的关注着那些让人感动不已的历史瞬间,这部《三湾改编》的出现,丰富了当代青年了解共产党发展史的素材,也让如今的我们,更加懂得了近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向每一个为新中国奋斗过的革命先烈深深鞠躬~
从电影院出来,一种无言的感动一直久久萦绕在心头。又看到侯京健饰演的毛主席了,感觉这几年他已经成为了青年毛主席的“专业户”了,得到了这么多优秀导演和剧集的选择,足以见得其形象有多么深入人心。而在这部电影里,侯京健一如既往贡献出了出色的演技实力。故事定位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的三湾地区。这时候的毛委员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临危受命”。受的,是革命的命。
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这个小小的村落里,一场改变全中国命运的改革曾经上演。在这里出现了第一个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的“红一军”。而为了实现这次改编,毛委员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费尽了心力。电影里,侯京健也充分的把毛委员那种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通宵达旦研究对策的无数个夜晚,他熬红了双眼,眼睛里根根的红血丝,都把这个人物映衬的更加真实生动。群众前慷慨激昂演讲的样子、眼神坚定向战士们描绘未来的样子、坚守着初心不断砥砺前行的样子......每一个样子都格外鲜活而动人
而不仅是侯京健饰演的毛委员如此出彩,电影中年仅22岁就为革命献身的卢德铭、坚决拥护支持着毛委员的伍中豪、忠心守护全心协助的何挺颖......每一个英雄先烈形象,都在一众年轻实力演员的演绎下迸发出了无尽的力量。全员演技实力派,每一个角色都塑造的有血有肉,用人物角色去叙事,而不是刻板的说教科普,让整部电影以及这段历史的可看性大大提升。很容易不自觉地带入角色情绪。
在之前的首映仪式上,导演杨虎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这部作品——“这个片子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军队是从哪里来的,它又将走向哪里去”。博古方能通今,当我们真正目睹这一切在眼前栩栩如生的铺陈开来,我想作为观众,对于这段历史和今时今日的太平幸福生活,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吧。
上一篇:电影《离秋》观后感五篇
下一篇:电影《731》观后感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