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云

收藏本站

优美句子经典语录、名言、句子、散文、日志、唯美图片

当前位置:句子首页 > 观后感 >

电影《局部 第一季的剧评 (141)》观后感五篇

分享时间:02-08       内容类别:观后感      归档编辑:优美句子


局部里的热爱 之《局部 第一季》观后感

每次看到陈丹青,都会让我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感慨自己的看得不如他多、精;画得不如他好;想的不如他深;说得不如他真切。

但也会很感动,为他在历经岁月后依然能怀着满腔的热爱,真诚地向人们分享他的思考与感受而感动。

但是我还是有一点是幸运的——那就是,我更年轻一些。

希望我能在未来的这些年里,更谦逊地思考、阅读与书写。


第一季国外印象派居多 之《局部 第一季》观后感

第四集巴黎青年

讲了印象派代表莫奈的潇洒、丰润和变幻无穷,毕沙罗的朴厚,德加的神经质、穿透力和敏感度,在前期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各有各的激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独树一帜偏理性的巴齐耶,天赋型选手,一战期间弃画从军,结果上战场就牺牲了,艺术界少了一位二十九岁早熟的画家,战场上多了一颗无名的炮灰。

陈丹青评巴齐耶说,他是一个兼具科学与诗意的画家,不像莫奈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三分之一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巴齐耶留下的画不多,但每一幅都是精品。


一次 之《局部 第一季》观后感

1《流民图》,我们真的很缺少蒋兆和这样的人道主义画家吗?2.《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十八岁所做,十八岁前是人学习技能最纯粹的时候。3.《死亡的胜利》,所谓元气就是孩子气,艺术作品的早期,虽然粗狂,简单但是是最元气淋漓的时候。4.《巴奇耶的画室》,印象派代表作。5.《梵高初习的作品》,梵高初习作品的艺术性究竟在哪里?6.《绘画的放纵》,一幅画可以不画完,可以没完没了的画下去。逸笔草草,恰到好处。7.瓦拉东以女性画家视角去欣赏女性身体,观看男裸体。8.巾帼不让须眉,中国人经常拿这些漂亮的屁话来奉承女子,其主语仍然是女子。入骨的斯文,历史的大气。在人物上,中国画寥寥几笔,西洋画纵深精细。透视上,中国画平远,高远像长焦镜头一眼千里,万里,西洋画是广角镜头,近大远小。9.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10艺术没有进步之说。


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 之《局部 第一季》观后感

未看之前,我以为这或是艺术史、美术史的学术传播或是绘画作品的技法解析……开篇则以“不是艺术史,亦非绘画入门”一句应答。

陈丹青老师在画室里向我们娓娓道来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借以局部论述我们的十八岁与真实的十八岁。

我喜欢思考的力量

18岁,这个年纪,我们一旦与之错过,它就会被悄然遗忘似地收拢成为一个不太起眼的历史符号,不过就是你的,或是我的十八岁而已。

这里的错过是说,那个时候的你在成长的路上与时机交错而过,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除了我们那时候所经历的高考,在以后的日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记忆中回旋,除此之外可能就像以前的、之后的日子一般无二了,好似一个人的青春死在了本该齿少气锐之年……

“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出人意表,光华灿烂,又少年了一下子。”

最后一句话我没有截出来,在陈丹青老师的艺术手稿《陌生的经验》中写下的是:

"在《千里江山图》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必须十八岁,再小几岁、再老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好像知道,过几年,他就死了。"

18岁的定义是什么呢?没有定义。18岁的我们在做什么呢?没做什么。或许,没有答案才最促使我们去思考。

千里江山图片选

陈丹青老师个人化的讲述多是写好的稿子像我们娓娓道来,可奇怪的是没有枯燥乏味,就是简单的和大家聊天,表达完全个人化的一些观点。这种观点最为珍贵,因为时下许多人是没有真正的“看法”的,或者对标准答案很警惕,或者趋于共识。

恰如片尾处说道,"我们在想象中国古典画家的时候,都是白胡子老人",而陈则可一窥其天地,一篇语缥缈。就像你去看画展,你可以看技法,或者去感受画家想呈现出来的东西,或者你就是去寻找一份内心的宁静,不是说你必须要带着艺术审美去欣赏,而是我出去转一大圈,最重要的不是画画,而是你怎么’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mdgd8wRs-yC8alEeNo15g

??开场配乐是巴赫的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Cello Suite No.1, Prelud 」,我更喜欢1007版「Cello Suite No.1 in G Major, BWV:1007:I.Prelud」,此外推荐巴赫的「Air -Suite No.3 In D Major,BWV 1068」哦!??


局部流水 之《局部 第一季》观后感

首先,是看过书,才来看视频,正好与发行时间掉个顺序。

局部第一季第一集第一次听到陈丹青的声音。视频与书内容一样,味道不一样。书中讲到,现在可以把古画动画化,这次是见识到了。视频也补充了陈丹青提到的一下人、画。局部第一季第二集对湿壁画不感冒,感觉上太旧了,看不清楚了。喜新厌旧的家伙。所谓爱,其实不应该这样的。如果遇到喜欢的电影,无论清晰度如何,我可能都会看下去。对于绘画,我是个外行,只是来看热闹。局部第一季第三集流民图,看起来不错。经过陈老师的介绍,让我起了了解蒋兆和其它作品的想法。局部第一季第四集借了一本凡高,才留意到他只是画了十年。十年,一万小时,凡高从学画到大师,不容易,也让人羡慕嫉妒恨。比较留得身后名。局部第一季第五集巴黎的青年,巴齐耶。这一集印象不深,竟然看书一月之余,就不知道说些啥了。局部第一季第六集谁在养着艺术家?是否存在没画完的画?又是梵高。自从喜欢上绘画,已经看过几本书了,对于梵高是否在生前卖出过画,我相信有过一次。是否有人请梵高画过画,我也相信有过一次。这是否就是一次长见识呢?局部第一季第七集还是未完成的画,这个问题起自印象派。潦草,太不像画完了。又学到一个形容词。局部第一季第八集看完没有共鸣了,没有要说的话了。局部第一季第九集瓦拉东母子,讲得好有意思。首先出身穷苦,做过舞女、模特,做模特期间爱上了画画,一发不可收拾。瓦拉东的女人画,少了欲念,多是家常。瓦拉东的风景画,看着明亮、清朗。瓦拉东爱上了儿子的朋友,也是前卫之举。瓦拉东儿子,也是著名画家,非常有意思的人。局部第一季第十集又是女性画家专题,从国外说会国内,民国的关紫兰、丘堤,可惜建国后就不画了。可能是不能画了吧。窗外,很好看。局部第一季第十一集再看中国长卷画,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清明上河图(仇英彩色版)。用电视看的此集,画面大些,真是舒服。再见动起来的画面,怎么做出来的呢?局部第一季第十二集好吧,我承认这集也是没有多大的感想。局部第一季第十三集关于俄罗斯绘画,确实之前小学课本中有个《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依然有印象,当然之前不知道是列宾所画。俄罗斯的文学在世界上有地位,绘画不行。但在特殊的年代,也只能接触到俄罗斯绘画。局部第一季第十四集圣马可教堂的湿壁画,讲的好,却记不住,没有联想。局部第一季第十五集古希腊的雕塑,巨人的战役,现在存放德国。已经千疮百孔,看起来依然很有力量感,让人震撼。如果完好如初,将会什么样子?有人能够尝试还原吗?局部第一季第十六集杜尚,迈进不是绘画的艺术旅程。艺术是什么?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是否值得入坑?拒绝,还是接受,其实都是一回事。印度、日本,绘画的惊鸿一瞥。已经看完三部《局部》配套书,就是想不起来第二部说了啥。


看陈丹青老师的《局部》:个人记录。 之《局部 第一季》观后感

第1集:关于北宋晚期18岁的画家王希孟。

陈老师形容这幅画是他去博物馆里,头抵着玻璃拼命看,实在是太辉煌。

王希孟这幅画有着20米长的画幅,相比起《清明上河图》5米长繁花似锦的城市画像,这超乎了我的想象。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下次更新